里,关键是要有人大力推举。
这并不夸张,毕竟明朝军功很重,尤其是末年。
赶走红毛,可是一大军功。
历史上的熊文灿就是靠着招抚郑家解决东南海患,进而一路高升,先是兵部侍郎,又是兵部尚书,受命六省总督,平息起义军反叛。
结果就不用多说了,海上经验和陆地经验不能套用,郑家求财,起义军们已经不要钱了,他们抢得太多,他们要的是权和名。
反正闻人升只要成了兵备道,那时候生意可以做得更大,可以招揽更多兵马。
其实熊文灿也招揽有自己的一千督标,却没有足够的决心和军事才能,没有认真经营自己势力的决心,也没有好好经营自己的督标,却被左良玉给阻挠和哄骗,用了他的六千骑兵充当自己的兵马。
这就给最后悲剧奠定的下场。
他没有自己兵马,一旦招抚失败,就被逮捕下狱,次年砍头。
有自己兵马就不怕了。
左良玉,祖大寿都是逃跑名将,一直安然活到最后,朝廷轻拿轻放。
次日晚上。
有着月光。
闻人升便派出敢死之士,阵前再次激励一番。
这似乎有些干涉于大涛的兵权,但是别忘记了,闻人升是文官。
哪怕他只是个举人,背后靠着巡抚,他也是文官督战。
他不管是不管,真要插手,那就是总指挥。
就像监军想要获得指挥权并不难,只是将官们也会阳奉阴违,战场保命为主。
不过闻人升是亲自选人,所以避开了将官的问题。
“大家但知戮力向前,若是战死,汝妻子,吾养之!”
“若能活着回来,无功而退者斩,有功者重赏!”
“每船加二军法官。”
没错,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你不加军法官,别指望士兵在夜里不逃跑,不保命。
立功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是想保命。
这也是为什么夜袭难以进行的另外一个原因。
你夜里看不清楚士兵的小动作,很多人就是出工不出力。
一旦危险,就趁机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