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古就好,不要变法。
所以春秋战国,格局时时变,儒家才兴盛不了。
等到稳定了,才开始兴盛。
现在西边的土地都打不动了。
因为百姓没有办法继续在那里生存。
而且路途太遥远。
那只能从东面和南面取。
至于说什么面子问题,几百年后谁在乎?
而自己却已经成为神仙,更加不会考虑面子问题。
在长生面前,还要什么面子?
反正现在朕必须要土地。
但是这句话是不能跟他们明说的。
这时,那使者无言以对。
只能叩首道:“还请皇帝陛下慈悲啊,宽赦我东百子民,我等以后定然更加勤恳侍从。”
众管员纷纷不屑。
这就是事大罢了。
若是大明衰落,他们定然要投靠别人。
所以肉还是赶紧吃到嘴里最好。
而皇帝则说:“好了,朕知道了,朕会下旨询问事情真相的。”
“你且回去等着消息好了。”
接着那使者不想走。
随后被大汉将军拖了出去。
“皇上啊,您可不能罔顾大明威严啊。”
皇帝心想,无聊,这大明威严,能有封神重要?
随后,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在大明那些干臣名将的治理下,东百底下百姓们都慢慢心归大明了。
当然他们也是无足轻重的。
真正能控制他们的是还是士绅。
而那些士绅也选择投靠大明。
毕竟加入大明,几百年后自己的子孙也有可能封神。
如果子孙封神,或许能追溯自己身上。
这当然是那些大臣们暗示他们的。
没人明说。
但是让他们自己领会。
因此那些士绅们选择投靠大明。
东百仅有的忠臣们,早已经感到大事不妙。
虽然是螳臂当车,但他们还是选择狠狠造谣。
甚至不惜杀戮和劫掠自己的村子,嫁祸给大明的驻扎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