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押运官,都是优中选优的军中勇士,具备非凡实力。在军中地位极高,与旗卒并立,一般被普通军士称为“两佬”,是为“旗佬”和“粮佬”。计昭南当年,就是旗佬出身。
无论已经身居何位,军人之间一般交流起来,说起我是哪一年哪一军的粮佬云云,都会是非常骄傲的。
储物方车的纳物极限,和驮兽的速度,都是工事官员需要努力的方向。而这种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又恰恰是国力的体现。
各大霸主国之强,委实是方方面面的强大。藏于民生,显于军伍,达于朝堂。
十万大军的补给,一队押运官,十来辆储物方车,就可以完成一趟。
在国家时代的大战里。
补给的损耗极大减少,补给的速度空前增加,补给线的压力也减少了太多。
当然,补给仍是行军布阵时的重中之重。
曹皆引军东来,沿途立旗,叫诸国看护,千里结阵,使兵脉无阻。
这种战旗有个名目,乃为“征旗”。
通常来说,会兼具示警、持途、攻伐之能。
“示警”很好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征旗最重要的能力,能够很好的保证补给的安全。
所有的征旗之间,互相有所感应。可以算作是某种程度上的远距离通讯。虽然只能传递非常简单的示警信息。但征旗这种兵道之器,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战争期间保持远距离感应的器物!它的珍贵之处,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持途”,征旗在这方面有两个效果,一个是聚拢所立之地的天地元力,可以帮助持令而来的押运官和追风妖马迅速恢复状态。再一个是在影响范围内,增加持令押运官和追风妖马的飞行速度。在漫长的补给线上,这两个效果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征旗一般也具备一定的攻伐能力。在征旗覆盖范围内,押运官是可以借用征旗的力量来战斗的。
征旗如此重要,齐国的“紫极之征”,更是个中翘楚,乃是加持了大齐国势的兵道重器!
自齐境至夏境,百里一立,一路排开,一条稳固的补给线便建立起来。
每一杆征旗,都有专门的将士驻守。但同时,沿途诸国也须在战争期间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