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时间到,陈三郎文章恰成,放下了笔
文章一气呵成,通篇上下,不曾修改一个字也没有修改的时间了,既是草稿,也是正稿
三百贡士井然有序地退出大殿,离开紫禁城,重新坐车返回内城客栈
殿外,夕阳西落,染出半天红霞
上车的时候,陈三郎站在车辕边上,负手观望落日,若有所思
后面叶藕桐跑来,关切问道:&ot;道远,你文章写好了没&ot;
在殿中,叶藕桐专注于自己的答卷,琢磨修改,精益求精,直到最后一刻钟时间才完成
这时候,他抬头看到陈三郎仿佛克服了悚场之疾,正在奋笔疾书只是看起来,有些仓促的样子
陈三郎恢复写文章的能力了,叶藕桐真心替他感到高兴,就是担心时间来不及,写不成完整的篇幅是以一出来,就迫不及待询问此事
陈三郎微笑回答:&ot;应该算好了吧&ot;
闻言,叶藕团下心来:&ot;写成了便好&ot;
殿试文章,严格来说形式大于内容,只要文体清晰,就算用词遣句出了些纰漏也无关重要不管怎么说,文章交上去了,考不到一甲,那二甲也行,再退一步,三甲(长)(文学)&ot;cfwx&ot;tart=&ot;_bnk&ot;cfwx不也是进士不是
无论如何,都是中了
中了就好
顿一顿,又问:&ot;天下事者,何为忧患道远你选了哪个方向&ot;
陈三郎迈步上车,等叶藕桐也上来坐好了才悠然道:&ot;九州刺史强兵悍将,桀骜不驯当为心腹大患&ot;
叶藕桐一听,顿时感到有些手足冰凉:&ot;道远你怎么选了这个……&ot;
封疆大吏的问题由来已久早成为王朝中无法忽视的心腹大患,无论庙堂之上,江湖之中,早讨论得沸沸扬扬也曾有不少臣子秉书直言,上朝进谏只是他们的下场几乎无一例外,要么贬落,要么横死,不得善终
久而久之,这个问题俨然成为禁忌所在就连一些耿直的御史都不敢轻易上书了
现在,陈三郎在殿试的时务策论上写这个,不等于是自讨苦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