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面的局势,毫无办法。
陈三郎的横空出世,倒给新帝一个提示,干脆封下一个“镇南节度使”的大官衔下来,统制三州。
这一个金光闪闪的官衔,对于很多很多人来说,都拥有着无以伦比的引诱力。
只可惜,很多人中,不包括陈三郎。
因为圣旨上,最后还有旨意,是要陈三郎发兵扬州,攻打元文昌后方,使得元家瞻前顾后,力有不逮。
这个战略从大方面来说,是对的,只是不符合实情。陈三郎手头上就那么一两万兵,用来稳固雍州,或许还凑合,但要出兵扬州去,就远远不够看了。
陈三郎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入主雍州,往虚的方面说,是取了巧的,等于是捡了大便宜,毕竟面对的蛮军,乃是败军,再看其他,都无对手。可扬州不同,乃是元家经营了数十年的大本营,即使主力造反北上了,但还留了不少人在,负责生产运送粮草物资等。
对上他们,陈三郎不是很有信心,至少目前没有。等雍州稳定下来,休养生息一段时日,提升兵力后,或许可以一战。
但那起码是半年以后的事了。
半年后,天下会成什么样子了?
新帝的算盘打得明白,从大义上,陈三郎等既为臣子,便该舍弃小我,为国捐躯,不惜一切替朝廷创造战机。
只是陈三郎,不愿做这等炮灰呀!
所以他不会接旨,避而不见,就是不愿被那镜花水月般的名分给箍在头上。
不接旨,并不等于抗旨,这是两个概念。
陈三郎心中早已打定主意,明天出城,招揽人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