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1061章 权衡利弊的问题(4/6)
绕在汉帝周围,在做出了必然的贡献的同时,也没少扯曹操的后腿,导致曹操的政治集团,在中后期完全陷入了政治争斗傍边,再也腾不出手来像赤壁之战那样集结大量的兵力对刘备和孙权进行征讨。对外,要抗衡两个强大的竞争敌手,对内,还需要措置一大帮子的时不时掉链子,甚至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掉链子的保皇党,这个…

    这不克不及不说是挟天子的短处。

    凡是都有利有弊,这个矛盾论斐潜自然是清楚,不过对于本身的当下的实际情况而言,这样的举动所带来的利弊到底是如何,是不是在本身的承受范围之内,对于将来的鼎新鞭策会不会有更大的阻碍,这些自然需要斐潜细细衡量,并且还必需斐潜本身一个人考虑在前,因为除了他本身,在这个汉代,没有任何人知道在历史上的后续成长是怎样的。

    有人说袁绍愚蠢,在有机会迎接汉帝的时候选择了放弃,说原本袁绍手下的谋士都已经做出了迎接汉帝的筹办,但是在最后被袁绍推翻了,便宜了曹操云云…

    但是实际上呢?

    袁绍真的是那么蠢的人?

    抱愧,固然斐潜没有跟袁绍正面刚过,但是从袁绍到了冀州的时候开始,这些展露出来的手段,又怎么是一个政治痴人所能做出来的?

    要知道最早袁绍和韩馥在对抗的时候,身边的谋士还不全,像什么田丰,沮授等一流的,或者说准一流的这几个谋士,也还是冀州的官吏,并不是袁绍的属下。至于当时跟在袁绍身边的,只有逢纪和许攸两人,按理来说,应该顶多就是二流偏上一些谋士罢了。

    更何况袁绍其实也做过迎接汉帝的筹办。

    历史上汉帝到了雒阳之后,袁绍吩咐消磨了郭图为使节,到了雒阳去标的目的汉帝暗示敬意,奉献贡品,或许当时也有标的目的汉帝暗示出了必然的善意,但是最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汉帝并没有动心…

    一直到了后来,比及了曹操去的时候,汉帝似乎是顺理当作章的,最终跟着曹操到了许昌,也当作就了曹操这个“狭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名。

    斐潜眼珠子转了转,似乎感觉这此中有一些不对劲的处所…

    汉书是当代史,三国志么,也算是半个当代史,后汉书才是后人所写,这样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