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的…
各地之子,远途跋涉,齐聚于都…陈群缓缓的说道,若中之,自然欣喜,若是不中,难免伤怀,届时稍有不妥,便如…
荀彧点头。
陈群也是一个美男子,拿到后世之中,演个什么贵公子根本不需要化妆,妥妥的一大堆的叫嚣着要给他生猴子什么的。很显然,陈群对于上下跳跃着的喊着要生猴子的母猴子没有什么兴趣,当设考正官,分赴各地…
陈群所说的,也确实是这一次斐潜大考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众多的考生汇集一处,先不说这样的考试给京都官吏增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汉代交通环境就是如此,让这些考生千里迢迢而来,然后考不中的就圆润的走开,有多少人会心平气和的接受?
若是下放到各地,让朝堂委派的考正,监督考试,遴选人才,不就是可以避免考生汇聚过多的麻烦了么?
荀彧表示同意,长文所见,果然不凡…
陈群笑了笑,说道:若非长安纷乱,在下也未必能想到此处…
两人相视一笑,对于骠骑将军斐潜提供的经验包表示感谢。
设立考正官的最大作用,就是朝堂可以直接针对人事招聘工作,从而剥夺州郡长官的人事权。当然,历史当中的九品中正制,也包含了这一条。
因此说来,后来的科举,若是从整体来看,也不见得全数都是对于九品中正制的彻头彻尾的,完完全全的颠覆,更像是进一步的变化的改良。
同样的,陈群接下来提出的考试标准,其实也是脱胎于原本汉代的察举制度,略有创新,不能说这不算是一种进步,但是进步的空间么…
依旧有限。
因为陈群提出,德才兼备。
和后世的所谓德才兼备不一样,陈群所要求的德是有标准的,依旧没有脱离汉代对于人品的那种述求。
然而有意识的是,陈群的德才兼备,正好是因为看到了斐潜在长安之中的那些学子闹剧,认为是这些学子或许有才,品德稍差才造成的…
由各地考正,先于考评,择选良才,上汇朝堂…陈群总结说道,天下英才皆于立档案,欲寻栋梁便可按图而寻,可免乡野私评,可除民间陋习也…
如此,或可行之…荀彧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