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1952章大赦风波,油脂替代(4/7)
位的延熹九年,河内方士张成,得知朝廷要公布大赦令,便纵容儿子去杀掉仇人。他儿子就去杀了,而且在杀人之后也不跑,主动等着官府前来抓捕,甚至宣称表示,他自己会没事,朝堂当有大赦云云。

    结果当时处理此案的是李膺,他愤怒不已,认为这是奸猾之辈,不可大赦,于是即便是收到了大赦诏令,也是处斩了张成之子。

    而且这么干的人也不仅仅是张成一个。

    宦官赵津、侯览等人的党羽,张泛、徐宣之辈也是同样为非作歹,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脱惩罚,而不仅是李膺,还有地方官员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人也不畏权贵,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

    宦官和张成等人,自然非常不满,于是宦官出了个主意,让张成弟子牢修向桓帝上书,诬告李膺和太学生、名士往来频繁,结成朋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桓帝接到牢修的上书,非常生气,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逮捕党人。

    太尉陈蕃拒绝执行诏令,桓帝更加愤怒,便把李膺等人关进黄门北寺狱。这件案子所涉及的有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和陈寔、范滂等200多人。陈蕃因上书极谏,以辟召非其人之罪,被免官。

    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当然,恒帝并非是为了张成之子打抱不平,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相权驳回皇权,使得皇权感觉受到了欺凌,从而发动的反击。而后皇权甚至还特意再次下发大赦,并且注明了党人不赦,以此来表示自己的权威性。

    荀彧自然也是知道这一个事情,只不过当前大赦有利于曹氏政权的统治,所以荀彧就用了大赦作为手段。

    大赦之后,奸邪不衰,罪恶不止。今日得大赦,明日又犯法,赦之何所欲?斐潜缓缓的说道,如今礼仪纲纪皆为败,风俗道德失其常,大赦好事之徒,无异于助长不良之风,对乱世无宜…

    贱良民之甚者,莫大于数赦赎。庞统也是认同斐潜的观念,贪残不轨,凶恶弊吏,掠杀不辜,侵冤小民,若赦宥之,常使恶人高会而夸诧,老盗服藏而过门,孝子见仇而不得讨,亡主见物而不得取…

    斐潜笑笑,说道:且由论之…

    对于大赦这个事情,斐潜还有更深层面的考虑,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