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不必如此。郑玄摆手说道,某即便是隐于山野,心亦难静,何必辜负这青山绿水?
盖因郑公之急,未止而观也。司马徽一边笑呵呵的说道,一边吩咐仆从去准备食物酒水等物。
入了厅堂,郑玄就看到在一角之处的书架还有书桉上都是摆满了书卷,竹简,木牍。
司马徽当然也有书房,但是司马徽并没有那么讲究,所以基本上到处都是书,不仅是在书坊内有书,在厅堂内有,在卧室内也有。
郑玄上前,随意的拿了一本,翻看了两页,然后不由得看了一眼司马徽。
司马徽点了点头,公所注也。
郑玄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书简。
才之不足者,非愚也,乃有斧而以柄凿之,有钓而以竿刺之…人如是,文亦如是…司马徽缓缓的说道,一边示意侍从上茶,一边拍了拍在桌桉上的几本书,递给了郑玄,老夫不才,亦欲授人以渔,故写此篇,还请郑公斧正。
历史上司马徽可没有像郑玄一样留下大量的文献。或许也有,但是因为司马徽客居荆襄,结果荆襄后来被三家给拆了,司马徽不得不逃回河内,所以即便是在荆襄有写一些什么,多半也带不走。
不过现在司马徽在长安之处,或许是因为生活安稳了,或许是因为郑玄刺激了,或许是因为青龙寺的需求,司马徽也开始写关于他的一些思考,一些人生所得。
比如关于天下混乱的原因,司马徽表示是因为分封制度引发的。司马徽将大汉初期和当下结合起来,认为对于地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导致其产生了不应有的野心,最终导致了战乱。
司马徽还探寻了生产力,嗯,当然,司马徽写的是物产所出和战争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战争需要物产所出,并且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产所出,如果说不能够获取足够的物产所出,就不应该发动战争,而是应该采取其他的方式。
除了这些政治方面的问题之外,司马徽也写了一些关于哲学上面的问题,就像是人生三问,基本上都会有的,只不过和郑玄的天人和君臣不同,司马徽更偏向于黄老的福祸相依,更重自然,同时还涉及了一小部分的天文星象方面的问题。
郑玄看着,看得很仔细。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