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有这些人?
察觉老曹同学脸色不虞,曹丕这才连忙给点油,开动涡轮,升压旋转起来,父亲大人之意,是…兖州大户林立,边氏…为其前锋先驱,若是不斩,恐是后患无穷?
曹操脸色这才化开了一些,微微点头。
当年边氏有子名凤为京兆尹,亦有能名,郡人为之语曰,「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后又有子韶,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孝桓之时,为临颍侯相,征拜太中大夫,著作东观。再迁北地太守,入拜尚书令。后为陈相,卒官。著诗、颂、碑、铭、书、策等,凡十五篇,诚为一时之文豪。
而边氏子让…曹操停顿了一下,然后微微叹了一口气,确有才情…然恃才气…关键是不明道理…某征调钱粮于兖州,固然是有壮大自身,以武立命之意,然征募兵卒也是为了靖平地方,抵御黑山!黑山贼侵袭兖州,这些大姓豪强,居坞堡之中,缩于高墙之内,或是无虞,然地方百姓,乡野村寨却遭毒手!边氏吝惜钱粮,便是从中阻扰,多有讥讽之言,煽动民意相抗…若是不杀之,便是大业尽毁!
其实曹操说得还是尽可能的简要了,真实情况是很复杂的。同时,兖州士族大户豪强当时还是支持曹操对抗黑山贼的,并没有像是曹操所言的那样反对曹操去打黑山贼,而是反对曹操在击溃了黑山贼之后,继续扩大军势。
黑山来的时候,曹操等人是义勇,是壮士,当黑山贼被击溃之后,曹操就成为了武夫,宦官之后…
再加上当时徐州陶谦那老小子也没安好心,袁术又是在南边谋划着要北上,荆州刘表也还没老,也在考虑着是北上还是南下,袁绍又忙着对付公孙瓒,也没办法给曹操多少的支持。
所以,边让其实就是出头椽子而已,谁叫边让当时年轻气盛,
铅笔小说23qb
被人一鼓动就冲动了。当然,或许边让也有想着借着压曹操一头,然后再获得自家名望的增长,取得更高的位置的谋划。
曹操杀了当时跳得最欢的边让,确实是使得场面一下子就暂时平稳了下来,从边氏之中查抄出来的钱粮,和后续的其他士族姓氏的征调钱粮什么的,也使得曹操度过了当时物资短缺的危机。
而在短暂平静之后爆发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