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动,抬起头烂看向了荀攸,公达,这书信之意是…令公子有危了?
荀攸沉默了片刻,缓缓的点了点头,眼眸之中流露出了一些悲伤来,臣以为…也是此意…
《卢令》大体上是描写打猎人的本领和美德的诗歌。表示有人带着猎犬出猎,然后品德仁慈,卷发美髯,具有长者之相。
卢,是黑色的猎犬。三个卢,既是指代了《卢令》的三段式的章句,又可以表示了另外一个意思,吃饭的器皿。
至于打猎,那就更好理解了,杀戮,见血。
或是猎人,或是猎物。
随便延伸一下,就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再加上《卢令》在毛诗序之中表示《卢令》有刺之意…
书信的表面上说粮价高了,现在普通百姓吃饭都难了,吃饭难,吃饭的器皿又有何用?岂不是正好呼应这隐藏的意思?
汉代传授《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赵人毛长传诗,称为《毛诗》,他对于诗经解释的书籍,也是荀氏家族里面常备的。所以虽然说毛诗序的刺是讽刺,但是加上了强调和后续的不安二字,大体上就是表示刺杀、危险的意思了。
当然,斐潜能想出这隐含的意思,还多亏了后世的一个名词,汪星人。
在大汉之中,汪字可没有什么狗意思,而是很正统的远大,广袤的意思,所以正儿八经去理解这个隐秘的《卢令》,是以打猎来隐喻见血,以吃饭困难来隐喻器皿的危险,而斐潜则是直接通过黑色猎犬想到了荀汪,旋即就明白了…
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殊途同归。
荀汪死了。
荀或回来坐镇荀氏。
大的风浪当然是翻不起来了,但是平静的水面之下,未必没有暗流。
荀汪倒下了,意味着有许多之前依附,或是和荀汪关系密切的人都因此而倒霉,有些人也跟着荀汪死了,也有些人是活了下来,但是失去了权柄和利益,这些人当中,会人人都心甘情愿,心安理得去接受这个结果么?会对于曹操,对于荀或没有任何的怨恨么?
显然不可能。
就像是后世一些人因为受到了某些事情,并不敢直接去找强权报复,而是将目标盯上了那些弱小的人身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