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沉淀在抗争,并不值得多么称道。因为他所用的那些是华夏千百年无数鲜血和生命趟出来的一条血路,若是没有华夏的这些充满了血性的人,不懈的努力和抗争,也就自然没有后世斐潜的一切。
虽然斐潜做的事情在整个大汉范围之内让人惊叹且佩服,但是并不代表其个人就真的是属于大决心大毅力大智慧者,顶多只能算是一半,而且这一半还是归于斐潜在大汉展示出来的行动力,而不仅仅是他借来的那些智慧。
毕竟斐潜是真的有在做,而在后世,也是有大量的人同样了解千年的知识沉淀,但是依旧会选择跪下去。对于这些人来说,跪下去舒坦,站直了累。
庞山民也同样无法解决有人就是愿意下跪的问题。
于是宛城的老鼠,便是怎么都抓不绝。
黄忠也只能是保证他的直属亲兵护卫,还有一部分从长安派来的人员是没什么问题,至于宛城之中其他的人,不管是步卒还是小吏…
用来守城,因为都在近处盯着,所以问题不大,若是远征,时间一长了之后,宛城必然生乱!
所以或是汉中,或是武关,亦或是…庞山民沉声说道,其实是为了宛城?
黄忠沉吟不语,捋着胡须。
虽然说襄阳张贴出来的公告是表示曹军整备,是为了防备江东军的偷袭,但是大家都清楚,襄阳官府的公告么,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说公告全部都是假的,显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说全部都是真的,那就真的是在侮辱智商了。
作为军将,黄忠对于整体的大战略或许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对于地区局部的战术则是心如明镜。
宛城,就像是骠骑留在关外的一把刀。
刀口下就是荆襄,刀口上就是豫州。
这样的一把刀,无论是架在谁的脖子上,肯定都是无法长期忍受的,因此一旦曹军真的想要动手,宛城就必然是首当其冲!
这也是庞山民和庞统一直以来都将主要的亲属都悄悄的送往长安的原因。
当然,黄忠也将他的家眷都送到了长安。毕竟长安才有百医馆,才能彻底治好黄忠孩子的慢性病。
所以庞山民和黄忠的屁股,也就只能是歪向长安,这没有第二种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