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缓了些,确实是一处渡河的良地。
对岸贼军巡哨距离此处多远?曹洪问道。
没错,贼军。
除了自己之外,都是贼。
前杨氏的军校愣了一下,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事情。之前在杨氏之下的时候,都是混吃等死一天天的,又怎么可能去关注大河对岸有什么变化?能知道一些大河南岸的事项,已经算是很勤勉的了。
不过,片刻之后,前杨氏军校就知道自己想差了,曹洪问的根本不是他,而是曹氏的斥候。
曹氏斥候将前杨氏军校一屁股撞开,伸手在前后两个方向上指点了一下,上下各有烽燧,一座在南下五里处的丘陵上,另一座则在北上十里处…烽燧之中大概是有十名士兵…这些烽燧建了两年了…
曹洪点了点头。
难怪曹操之前说斐潜很是狡猾,而且不仅是狡猾,考虑问题也很周全,在两年之前就准备好了烽燧…
只不过烽燧是死的,想要活用,还是要靠人。
而人么…
曹洪往陕津方向看了一眼。
夜色之中,混沌一片。
之前没能在陕津引诱魏延成功,那么这一次呢?
曹洪挥了挥手,下令道:即刻架桥,准备渡河!
架设浮桥很简单,但是也不简单。
首先要有船。
然后将船纵向摆开,再将船只用木板勾连起来即可。
浮桥就架设成功了…
但是这种浮桥太容易被毁坏了,只需要一把火,亦或是从上游放下来的几根巨大的圆木冲击几下…
因此想要让浮桥多存留一段时间,就不仅是要架桥,同时还要拔除烽燧。
至少最近的两个烽燧都需要攻克下来,并且不能让其发出警报。
于是,曹洪带着本部人马,便是先乘船渡河,往烽燧摸去。
曹洪以及其手下,自然算得上是精锐,并且托斐潜的福,也隐隐约约的摸到了一些特种作战的边。毕竟在战争环境之中,对于战术技巧的学习几乎都是一种本能。
烽燧之中驻守的兵卒,只是一般的郡县守军,在曹洪等人摸上来的时候,虽说是在最后关头发现了曹军,发出了惨叫和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