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什么大工匠小工匠,也不管是不是替天子敲过钟铸过鼎,在小吏眼里,也就是工匠而已。
之前?!小吏冷笑着打断了柴玉的话,你也知道是「之前」?!之前什么情况,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嗯?如今大汉国难当头,你这推三阻四的,难道是想要恶意破坏丞相大业,害得我等功亏一篑?
拿着鸡毛当令箭,向来就是小吏们的安身立命之道。
就算是没有正经的鸡毛,这些小吏也要搞一些不正经的拿着,心中才不会发悸。
比如当下,小吏正觉得无处可以展示自己的权威,结果柴玉送上门来了,那自然是把腔调拿得十足,晃动着鸡毛表示自己这一回可是正经的鸡毛!
柴玉皱着眉头说道:我就问一问,怎么就成了「恶意」的了?再说了,前面的运粮队不是运到了这里就可以回去么?怎么到了我这里变卦了,多问一句都不成?
问什么问?小吏嗤笑一声,国家大事,难道件件都需要你同意?你是谁啊?你能代表大汉,代表天子,还是代表丞相?老实干活!要不然我让人将你抓起来!
小吏同样也无法代表这些,可这并不妨碍他拿这些大帽子压人。
你还讲不讲理了?!你知不知道这样反复无常的号令,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柴玉也是不由得有些光火。
即便是在封建时代,也是要讲究一个契约精神。
就像是皇帝和臣子之间,是一份契约,臣子和百姓之间,也同样是一份契约。
没错,契约的签订,就是为了将来撕毁而存在的,但是也别忘了,但一方撕毁了契约之后,也别怪另外一方不再遵守契约了。
大汉最基础的契约是什么呢?
是约法三章。
简单比喻的话,这约法三章就是大汉宪法,而之后的其他律令,都是对于这个基础契约的再解释再拓展。正常来说,不管后续是怎么解释,怎么拓展,都不能违背最初的宪法,但是实际上在大汉之中,绝大多数时间之内,作为管理民众的律法,并不是最初的约法三章,而是各种各样的临时办法,暂行通知。
并且这些临时办法和暂行通知,有时候是违背了大汉立国之初的约法三章…
就像是当下,临时加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