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真是……』
斐潜哈哈笑了起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张辽这才有些明白过来,颇为惊讶的说道:『军中推行识字读书,已然不易,虽说晋升军校,必须识字三千,通晓文书,可依旧还有许多兵卒,宁可受皮肉之苦,也不愿多读书认字……』
斐潜也点头说道:『确实如此。』
读书识字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了解掌握知识,显然比不上看美女帅哥舒坦。
所以即便是斐潜在军中推行了扫盲教育,依旧还会有人能混就混,根本不愿意读书认字。
斐潜微微抬起头,目光透过了厅堂,望向了远方。
他在刚抵达汉代的时候,还对于后世的义务教育多有腹诽,但是现在重新回过头去看,当他的位置不一样的时候,发现后世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就等于是在初步的筛选人才。有的人就是不愿意读书,生拉硬拽的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结果,还不如就在义务教育阶段筛选出来,一部分愿意学习的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另外那部分不愿意学习的,就自然分流到社会上打工。
至于那些被分流的人后不后悔什么的,就只能说自己脚上的血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相对粗糙的义务教育显然不能挽回那些贪玩懒惰的孩子,也不可能针对于某个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教育,而斐潜现在就能理解了,不是不愿意所有的人都成才,而是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投入。
就像是斐潜军中的小吏,在规定之下,如果有兵卒前来请教文书知识,是必须要教的,甚至规定了每五天一次轮值讲课,但是如果说兵卒不愿意学,他们也毫无办法。
斐潜叹了口气,说道:『天下之人,性格各异,自然不能求全责备。不过推行识字认字,显然是利大于弊,如今军中命令传达,相互配合,指使之间,皆有章程。将领军校也可以各司其职,军功绩效也不敢轻易贪改。故而,军中如此,民间若是亦能如此,自然九品评定,自有分寸,百姓议论,亦非唯有士族子弟做月旦评……』
斐潜继续说道:『所至一处,便令农学士工学士每月朔望之日,于乡校之中,讲解律令,通报时政,传授文字,滴水之功,不急不躁,须累年方得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