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居然也有话说,她小心翼翼地道:“老爷,说到这件事,家兄也传过消息来,说努尔哈赤自从拿下长白山二部(共三部,努尔哈赤拿下了鸭绿江部和朱舍里部,剩下纳殷部投靠了叶赫,保持独立但接受叶赫保护),大概已经掌握了满洲人参八成左右的产出。”
孟古哲哲说的这个“八成左右”基本在高务实的预估范围,因为长白山区本来就是辽东人参主产区之一,长白山三部原本就占了将近一半的产量,努尔哈赤原先的控制区占了剩下一半中的大部分。
如今长白山三部被他占了两部,剩下的纳殷部是三部之中最小的,产量当然也低一些,这样前前后后加总在一起,努尔哈赤占据辽东参八成产量就不奇怪了。
不过,占据八成产量还不是孟古哲哲此时最急切要告诉高务实的事,她接下来提到了一个更加要紧的问题:“此次叶赫随夫君伐元之后,努尔哈赤大幅减少了人参售卖,家兄说叶赫收到的人参比往年少了至少一半以上。”
高务实一听这话,顿时知道情况有变。看来努尔哈赤已经鼓捣出了煮晒法,以后用来压制他的手段中失去了很重要的一项。
之前高务实打压努尔哈赤的办法有很多种,其中在经济上最简单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在人参贸易上打时间战,这一点要从人参的保存方法上说起。
人参的挖掘程序、技术十分复杂,挖出来后要用水冲洗干净,因此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极易发霉变质。此前,大多数女真人都没有掌握一种可以长期存放又不腐烂变质的人参储存方法,所以挖出来的时间长了,发霉变质就在所难免。
自然,这种洗过又潮湿的人参在称量时很压分量,如能及时卖出,自然获利更丰。但大明商人也不是傻瓜,他们抓住潮湿的人参容易发霉这一弱点,在收购时极力压低价钱。
尤其是在有京华这个商业霸主的暗示之下,他们或是“佯不欲市”,或“嫌湿推迟”。于是,窝在努尔哈赤建州左卫手里的人参就随时可能大量腐烂变质,被整得最惨的一次是一下子烂了两万多斤——也就是努尔哈赤拿下鸭绿江、朱舍里两部之后被大明经济制裁时。
然而一旦努尔哈赤掌握了煮晒法,这个以往最好用的套路就失效了,因为从此之后人参就能长期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