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记得用泉水泡。”
伙计得了吩咐拿着茶叶而去,柳青看的这一幕,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奇怪的感觉,潘叔怕自己把握不住,可看潘叔这样子……
“小柳啊,你去忙事情吧,大人这边有我赔着就可以了,大人喜欢听故事,我已经找了好些擅长写这话本的读书人来了,整个江南路说书最好的那几位也同样请来了。”
柳青:……
柳青想说些什么,可一时又反应不过来,目光看向了赵黎歌,赵黎歌却是不置可否,没有反对也没有说同意。
恰在此时,说书人将故事讲完了。
“赏。”
赵黎歌和原来一样,柳青正要掏出银两,潘洪却是先一步喊道:“赏白银百两!”
还没下台的说书人听到有赏赐,也很是激动,领了赏之后,下了台,没一会拿着几本话本走了过来。
“感谢客人的打赏,我这有几个新出的和《听雨》记有关的话本,客人要不看看。”
“哦,和听雨记有关?”
赵黎歌有些兴致,随手接了过来,然而看了几眼之后,俏脸便是一片寒霜。
“要遭。”
柳青一看这情形,就知道这是出问题了,赶忙上前劝道:“大人请息怒。”
“自己看。”
赵黎歌把书直接是给丢在了柳青的头上,柳青接过看了几眼,是看的胆战心惊,这书都写的什么玩意啊。
别人不知道听雨记里的那位青楼女子是谁,她还能不知道吗,不就是眼前这位吗?
这些说书人真是作死,这也敢写的吗?
“大人,我会处理好这事情的。”
……
《听雨记》的流行,也是让得许多编书先生找到了门路,开始还好,各个书店都是出的一个版本,可架不住这样竞争没优势,有的书店便是起了心思了。
《听雨楼之一夜风流》
《小楼又春风》
《听雨记之厨房偷会》
类似于现代同人的小黄书出现了,当第一本卖的无比火爆之后,紧随着各种地点各种花样都出来了,而之所以会如此盛行,原因就在于《听雨记》这本话本本身太纯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