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了望、指挥等功能,也是封建时代统御权力的象征之一。“天守”有时也写成“殿主”、“殿守”、“天主”,明治时代以后出现了“天守阁”的新称呼。
最早的天守起源于室町幕府最后一代将军足利义昭,当时的名称为天主,织田信长增建岐阜城时则称为天守,这座四重天守也是名称由殿守演变成天守的转折点,织田信长增建安土城则是第一个超过五重的天守。在安土城的天主前有很多被称为殿主、殿守的四阶橹,如伊丹城、信贵山城、多闻山城、乐田城及江户城的静胜轩。最早消失及使用寿命最短的天守阁则是安土城的天守。
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颁布废城令起,开始拆毁各地城堡,最后约保留了60多座。后来这些要塞多被日军拿来作为军事驻地,因此二战时成为美军空袭轰炸的目标,不幸大半毁于战火,只剩12座。现代大部分天守属于复元天守、复兴天守或模拟天守,都是二战后重新用水泥钢筋复原的“仿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