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是于1954年6月27日在俄罗斯卡卢加州奥布宁斯克正式运行,装机容量为5000千瓦,被命名为“和平原子能(atoirny)”项目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安全运转半个世纪后于2002年4月退役,被改建成用作研究和纪念的综合体。
“和平原子能”项目使用的技术,大概率是源自前苏联从第三帝国获得的“b-viii铀机”核电技术。
“我记得,这并不是第一代核反应堆的功率极限。”首席选角助理战地女郎丹妮尔认真想了想。
“对的。”临来时也做足了功课的第二选角助理女秘书安娜·莫菲特给出稍晚于前苏联“和平原子能”的一个中国实验项目。
新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于1956年5月开始兴建,两年后正式运转。主要用途就是进行科学试验和制造同位素。它同样是用铀做燃料,用重水作慢化剂和导热剂,所以叫做“实验性重水型反应堆”。它的建成是新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这座反应堆的热功率是7000至10000千瓦。反应堆经改建后运转正常,加强功率比改建前提高了50,最大热中子通量增加了一倍多,反应堆的辐照空间也增加了26倍,仍用低浓度铀作为燃料。
“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将‘b-viii铀机’的输出功率提高到10000千瓦。甚至更高。”女发明家海蒂·拉玛立刻抓住了重点:“能不能改用更高效的冷却剂?”
冷却剂(heat-carryg ant)又称“载热剂”。是把反应堆堆芯核燃料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带出反应堆的介质。反应堆冷却剂除了要求满足一般热工、水力学性能外,主要要求热中子吸收截面小、感生放射性弱、辐照稳定性好并与反应堆结构材料有好的相容性。热中子反应堆常用的冷却剂有轻水、重水、二氧化碳、氦气等。在使用液态核燃料或液体慢化剂的反应堆中,核燃料或慢化剂可同时兼作堆芯的冷却剂;使用固态核燃料和固体慢化剂的反应堆,则必须采用另外的冷却剂。冷却剂须不断流过堆芯,随时将热量带走,确保堆芯保持一定的温度,防止堆芯过热或烧毁。
“b-viii铀机”使用的就是核特性更好,但价格极其昂贵的重水。
历史上,为了阻止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