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部分采用大喇叭对停车场播放,后来出现区域广播盖台的做法,客人可以用车上收音机收听电影声音。当在1960和1970年代面临营运衰退之际,戏院经营者们也开始谋画找回老主顾的方法,解决方案就是去预订剥削电影。事实上,1970年代有些制作人直接为露天汽车戏院的市场制作电影,大部分都是暴力动作电影,有些人也将其归类为露天汽车戏院电影(drive-fils)。
“就像上世纪80年代风靡大陆的录像厅一样,磨坊戏院和露天汽车戏院成为普通民众心中的一处‘(精神)乌托邦’,当生活的残酷无法回避时,快销式的娱乐就成为了消解痛苦的良药。磨坊影院低廉的‘单次票’、‘双倍票(连看两场)’或‘包宿票’以及露天汽车戏院不按人头而按汽车收费且比停车费还低的票价,成为逃离现实的一张临时通行证,无家可归或有家不愿回的孤独灵魂宛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在荧幕的刀光血影或乳浪臀海中温顺的度过一个个良夜。而磨坊影院和露天汽车戏院也热烈欢迎着他们,二者相互依存且彼此信赖。”——改摘自《b片|磨坊影院简史》。
“纳粹女魔头”典狱长「伊尔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