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外冬天的冷风中,周文和兄弟们都静静地潜伏着,准备一场轻松的狩猎。
凌晨时分,蕴澡兵防线终于传来了炮声,周文这时心情更加轻松了,果然料准了日军的进攻时间,半小时后,赵家桥方向也传来激烈的枪炮声。
周文从机枪声和炮声的顺序就可以判断出蒙雨庭的打算,那是要把日军一个大队都要留下的节奏,说明敌人的每一步都被佣兵团猜到了,后面就看二分队这些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们能不能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了。
当天边开始露出一丝晨光之时,张晓平的声音在周文耳边响起,“师兄,他们出来了,前面是三个尖兵,后面有七十余人,搜索队形。”
其实不用张晓平的通话,周文已经看见远方渐渐显露的几个慢慢移动的黑点。
三个全身都插着伪装芦苇叶的日军尖兵很小心,每走一段都要停下来仔细观察四周的环境,后面的数十个日军队形散的很开,和尖兵始终保持100米左右的距离。
周文心中还是对这些日军的战术素养有些欣赏,尖兵和主力的距离非常合理,后面已经按照战斗队列展开的日军队形扩散得很开,中国军队要采用如此宽度的战斗队形一般都要一个营的兵力,不然会导致兵力和火力过于分散。
而这支日军部队的指挥官显然非常自信,也许他认为在如此宽度下他所率领的精锐手下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火力打击力度。周文估计他的自信就是来源于这些日军精准的步枪、机枪和掷弹筒的射击技术。
这种队的优势形就是如果是遭受敌人伏击的话,伏击一方在伏击阵地不够宽,人数不够多,火力不够密集的情况下,很难在第一波火力打击中取得理想的战果。而如果人数太多的话,又难与躲过敌人尖兵的侦查。
一旦日军尖兵有所发现或是被袭,日军位于中央的四挺机枪和四具掷弹筒可以第一时间就地进行支援和压制,特别是左右都分别有一个分队的日军拉出一条散兵线,好处就是一旦正面遇敌,敌人强则左右就地防守,掩护主力的两翼,敌人弱则在压制住敌人火力后,两翼乘机进行迂回包抄。
周文一看就知道这是日军专门针对中国军队设置的战术,就是欺负中国军队武器落后,射击技术差,重火力稀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