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声音深为恐惧,作战时只要一听到迫击炮-弹的呼啸声,立即抱头鼠窜。
那么,为什么60毫米迫击炮会在战场上取到如此大的作用并广受米军和华夏军队的青睐?
就是因为60毫米迫击炮具有三大优势。一个是轻便,不论是法国原产还是米国和民国的仿制品,一门迫击炮的重量都不超过20公斤,如果分解给两个士兵携带,每人负重也就是9公斤左右,完全能够伴随步兵班排一级的小分队行动并及时提供支援,必要时一个人就能操作。
第二就是火炮虽然结构简单轻便,却是安装了先进的瞄准设备,炮击的精度很高。而不像日军的掷弹筒必须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才能精准操作,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试射三发来确定位置。
第三就是射速了。以米国2迫击炮为例,只要弹药足够,2能够打出每分钟35发的高射速,完全就是一个可以随时移动的火力平台。
这种火炮必然就是周文未来为战术小队配置的支援火力。以目前一分队火炮组的其他5个队员来看,虽然他们跟许大成这种妖孽还有一段差距,但是在有炮瞄装置的情况下,首发的平均命中率也那能达到80以上,个个都是久经考验的神炮手。
周文考虑的不但是要在一分队装备60毫米迫击炮,在一团和二团同样要将这种能够完全压制日军掷弹筒的火炮普及开来,起码要装备到排一级单位。
而且周文还有一个想法,以现在离石钢铁厂的钢铁质量和弹药厂未来的规模和能力,要仿制这款迫击炮应该不会很难。如果能在离石弹药厂形成量产,不但是佣兵团收益,就是赵长树的模范师同样也能装备。
甚至他还要将自己仿制成功的图纸送给校长,让这种造价相对便宜,材料要求也不算高的火炮在抗战初期就装备国军,起码不至于让小日本的掷弹筒在抗日战场上逞凶那么多年。
要知道,离石弹药厂虽然现在规模不大,而且专业技术人员只有黄以声等寥寥数人。但是就在今年或是明年,远在德国毛瑟公司的工程师霍伯特就要带着家人和一批犹太工程师来投奔周文。以黄以声和霍伯特的水平,要仿制一款结构不算复杂的小口径迫击炮,想必不会太难。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周文现在还不适宜对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