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所以刘泊断定,别看面前的陛下骂的凶,但整件事背后一定少不了陛下的推波助澜。
甚至一手操持也未必没可能……
至于刘祥道?
那就是个靶子………
刘泊不知这话怎么会,所幸此时门外脚步声响起,须臾,一身甲胄的李君羡快步而入。
李承乾这才将目光从刘泊身上移开,深深看了一言不发的李勒一眼,对走进来的李君羡问道:“承天门外情况如何?”
李君羡单膝跪地、施行军礼,在听到“平身”之后站起身,恭声道:“情况有些不妙,学子们怨气满满、沸反盈天,叫嚷着冲开承天门面圣,要陛下维系选官之公平、公正,且……罢黜以权谋私、祸乱纲纪的越国公。”
“哼!”
李承乾怒哼一声:“越国公有大功于国,功勋彪炳,岂是区区几个学子便可弹劾下野?简直毫无道理!”
刘泊低下头,目光盯着地面光可鉴人的金砖,心中愈发笃定这件事就是陛下授意,目的也很简单,狠狠打击房俊的威望,即便不会当真将其罢黜、下野,也要将其归类于“佞臣”之列。
陛下需要一个忠诚无比、统帅三军的房俊,却不需要一个威压朝野、影响政务的房俊。
刘泊不想说话,但李承乾却没打算放过他:“中书令认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刘泊无奈,只得说道:“虽然越国公不能因学子弹劾而下野,但毕竟此时风潮已起,舆论纷纭、群情激愤,若不能妥善安抚恐酿成大祸,这些学子可都是帝国之栋梁,岂能因为此事误入歧途?微臣之见,当责令御史台对此予以调查、审核,看看张子胄之所以被工部征调是否越国公所为,只要动用了威吓、逼迫、收买等手段,便从严惩处。”
话是说了,但等于没说。
先说房俊不能因学子弹劾而下野,又说从严惩处,其意自明:该如何处置,陛下您看着办,我没意见。李承乾显然很是不满,瞥了刘泊一眼,哼了一声。
“审查房俊”这句话怎能出自他口呢?必须有人提出他才好顺水推舟,可刘泊油滑,不愿凭白得罪房俊,意见模棱两可。
遂看向李君羡问道:“御史大夫何在?”
“末将回来禀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