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苞转动了一下,又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摇了摇头。
帕米拉又咽了一下口水,有些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这位新席勒,她早就知道席勒有分离性身份障碍,只是没有亲眼见过,而面前的这位席勒给她的感觉与之前的席勒教授截然不同。
帕米拉所认识的席勒教授虽然很严肃,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但那大部分是出于教师的职业观和责任感,他的愤怒和宽容都有来源,行为模式是可以被理解的。
但帕米拉刚刚在楼上目睹的那一幕,塔利亚那徘徊在崩溃边缘的精神状态显然正来自于面前这位席勒,但他看起来根本就没有目的,就好像他这么做只是因为有趣。
“等等,塔利亚换了个房间又待了那么久,这种毒气的效果应该不是很强了吧?那她怎么还是……”
帕米拉没忍住问出了声,席勒拉开了单人沙发请她坐下,帕米拉也就如每一个哥谭人一般,在生命安全和好奇心的岔路口头也不回的踩下油门直奔好奇心。
她专注的盯着席勒,等待她给一个答案,而席勒似乎也觉得揭秘过程很有趣,因此耐心的给帕米拉解释。
总的来说,大致原理如下:
塔利亚运气不好,来的太早,席勒没有妥善处理掉花朵,导致傲慢喷在山茶花上的恐惧毒气影响到了她,留下了恐惧的第一印象。
席勒在发现了塔利亚的反应之后,也没有去纠正类似的印象,导致塔利亚持续不断的从席勒身上感觉到危险,这刺激了她的危机意识和求生本能,也就导致她总是在一种应激的状态下作出过激反应。
可席勒表现的好像什么也没做,营造出一种普通日常的环境,导致塔利亚的应激状态在这种环境当中看起来笨拙又丢人现眼,完全像是在发疯,不合时宜会刺激社交本能,而社交本能会让人想要合群。
求生本能要求不顾一切的过激反抗,社交本能要求压抑情绪沉默安稳,这两种本能一直在不断的打架,制造出极端的精神内耗,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狗哨效应”。
此类反应指的是,施暴者在长期的亲密关系中找到受害者的弱点,故意戳中受害者的痛处,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疯,使受害者的求生本能和社交本能完全冲突,从而达到精神虐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