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社会么……是的,如果从民用角度来看,确实如此。”戴莎淡淡地回应,像是在复述我先前的疑问:“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集团,任何一个划时代的自研技术进步都值得大张旗鼓宣传。但为什么不呢……?”
“是啊?我也不明白。”我想了下,说:“难道是因为技术还不成熟,无法批量化生产吗?”
好像也不对。
就如之前所想那样,仅仅是宣传关键技术进步,可能就够集团在金融市场大赚一波,说不定比生产出成品再来卖还获益更为丰厚!
“稳定性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或许不仅如此。”戴莎看着我问:“伊珂,站在能晶工学专业的角度,对于你们所憧憬的能晶新时代,一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能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
“呃……”我思考一会,说:“大概就是更稳定的超高密能晶。不只是现有那种稀罕的,不稳定的,可能危害到动力源的矿石或是粗加工的基础原矿。应该是更稳定可靠的能晶成品,也就是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超高密白能晶或黑能晶。”
“超高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戴莎接着问。
“最低限度来说,如果能突破现有能晶指标的波动区间上限,达到普通品级指标一倍以上……其实就算能超越20以上,甚至50就很厉害了。”我说:“如果还能批量稳定生产的话,那就很棒了。若是能达到现有超高密黑能晶矿石的数倍基准值水平且保持稳定性,那就已经是准‘神迹’了……”
“足以比拟神迹的意思么?能晶工学技术的突破竟能达到如此高度吗?”戴莎停顿片刻,低着声说:“不过,也难怪……”
难怪……?
我看向戴莎,见到她正低着头不知在思考着什么,就接着解释:“虽然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若从创造的角度来说,与利用天然存在的矿物相比,这种技术就像是将‘旧’的物质打散、提取其中的精华并增密注入液化媒介及新的容器,创造原来并不存在的‘新’物质。说句不太虔诚的话,这……确实有造物的意味。也许期间充满艰辛乃至危险,但迷人……且伟大。”
说到这里,我再次想起梅林教授的说法,甚至有心潮澎湃的感觉!虽然自己并无参与“造物”的过程,但只是想象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