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看似是心理上的隔阂——因为父亲不愿吐露真实的状况而愤怒,可假如父亲真吐露了真实状况,或许他又会认为父亲太过一本正经,太过严厉,如此一来,威廉对父亲仇恨其实更有一种基因中决定的生理因素的影响。
在电影中,在威廉的婚宴上父亲发表演讲之后,威廉三年没有再和父亲说过话。平时和家里聊天、写信也仅仅与母亲。母亲也对父子关系很是敏感,怕二人争吵,每次打电话都说,父亲出去游泳或者做其他事情。如果说威廉在青少年时期有叛逆倾向,我们可以同情,可是当成年之后,还如此斤斤计较,那便有点不成熟了。不过,父子之间终须面对面一战,或反目成仇,或尽释前嫌,握手言欢。无论结果如何,这种基因里的对立应该彻底破除,方能让彼此解脱,也让彼此成长。
在爱德华病重时候,威廉应母亲要求回到家里照顾父亲。这个时候,父子二人有了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在父亲病重期间,威廉一开始同样以一种不快的态度面对这个“大话王”。父亲每一次夸夸其谈,都会引起威廉反感。可他逐渐发现,父亲并非那么不近人情,他之所以坚持他口中那些童话故事,实则是因为他是个有趣的人。威廉在照顾父亲期间,发现父亲说的很多话其实并非全然空穴来风,都有迹可循。尤其在威廉从幽灵镇回来,发现父亲所讲的至少有一部分真实存在,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什么父亲有一段时间长时间不在家,原来他是在重建另外一个小镇。
电影结局是大团圆式的——父子重归于好,但是故事却没有因为这种大团圆而有失色。父亲口中的那些童话故事并不是无中生有,高个子、马戏团老板、双胞胎姐妹、诗人等等,他们都来了,而且心怀敬重。这个时候,威廉明白了,父亲一生喜欢讲有趣的故事,听他故事的人没有谁会较真于故事的真假,只因为父亲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因此,大家都喜欢父亲。
故事的结尾,当年身为儿子的威廉,现在也有了儿子,他的教育方式选择了父亲之道。他把父亲讲给他的那些趣事,又讲给了自己的儿子听。或许在儿子长大之后,也会和威廉产生矛盾。虽然这种父子矛盾难以避免,但只要心怀大爱,真诚以待,终究可以化解。而在电影中,我们不妨从两个层次来分析这种父子间的摩擦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