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而且如果悉心培养的话,具有‘伟大’潜质。”
……
同样是第一乐章的这个间隙,三楼包厢小角落,范宁心中又是赞许,又是摇头。
“这瓦尔特的指挥水平绝对不止于‘持刃者’,虽和旧日交响乐团的唱片有不少差距,但现场的舒爽感和立体感,和录音不可同日而语……嗯,从中肯角度评价,今晚的‘巨人’比我当初的首演效果还略高一筹……”
“毕业音乐季在迈耶尔广场上的那次“快闪”,有我自己的亲自理解、有“旧日”的音响收束感、还有远超过交响大厅人数的灵感共鸣,这些都是优势,但那个东拼西凑的乐团连完整的学生水平乐团都不是,而这里‘阿科比交响乐团’是世界排名30的一流职业乐团……”
如果说指挥家是将领,亲自上阵的“士兵”乐团则是根基,如果没有旧日交响乐团,让卡普仑最后去执棒某个“草台班子”演《第二交响曲》,那他的满腔热忱和生命余晖也只能错付了。
“但这个布鲁诺·瓦尔特啊,若是真想通过考察取得‘波埃修斯’提名头衔,他不该在这个节骨眼上演什么‘巨人’……”
“要是能达成‘唤醒之咏’倒是可以简单粗暴地打破偏见、成就‘伟大’,但仅凭他自己,恐怕又难了点,如此上不上下不下,就很尴尬。”
范宁心中对考察形势和指挥水准的判断,和特巡厅与芳卉圣殿心中所想基本八九不离十。
不过他自有别的念头打算,微微侧头靠向露娜,轻声开口问道:
“你觉得瓦尔特先生指挥得如何?”
“啊。”见老师出声提问,露娜赶紧坐直了身子,开始认真组织语言。
虽然她觉得感受很引人入胜,但对于交响乐显然说不出过多文字上的见地,想了十来秒后只是弱弱开口:“我觉得指挥家都好厉害……瓦尔特先生有很强的掌控感,他的动作很优雅,感觉那么多乐手和乐器他都可以挥洒自如,一下就打开,一下又收回,这太酷了……我觉得听起来很震撼,尤其是那些铜管吹响和打击乐砸落的片段……”
范宁边听边轻轻点头,表示露娜的发言值得鼓励:
“所以瓦尔特先生也是很适合的第三位学生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