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条道理。”
这原是在隐喻神给每个信众的机会都是一样的,但最终能被拣选上的却不一定多?我被拿来类比的是神还是信众一方呢?带着愁容的妇人怔怔听着。
范宁又是说起第二个比喻:
“从前,上主在诺阿王城里头行走时,有知道的门徒,就打发几个作买卖的义人,叫他们卖几块香膏去周济穷人。”
“上主却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
“你们施舍的时候,不可在祂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也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所需用的我早已知道了。”
“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你们要梳头洗脸,要叫人看不出你禁食来。”
“一人凭一时的所行称义,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不可靠。神的双眼注视这一切,该搭救的,必得搭救,该拣选的,必会拣选。这是第二条道理。”
妇人露着若有所思之色。
“你且按照定你为义的准则行事,同你交道的人多,蒙悦接纳的人少,这岂不是和神的遭际一样吗?”
“你的丈夫、儿子、邻舍、友人,有的在秘密处行善,有的在显明处作恶,也且按照定他为义或不义的准则行事,你所不知的多,被你悉得的少,这岂不是须交给神去断定吗?”
对啊,不正是如此吗?我觉得我对他们好,就问心无愧地继续,有理解的人,我应该欣慰,不理解的,错过我恩惠的也属正常
况且,也未必每个人都存了坏心思,真对神虔诚的人不会事事把称颂挂在嘴边,也不会把所有的付出都放在明显的地方去做
妇人的眼眸越来越明亮了起来。
“倘若你悟知得了,那你的事也成了。”
于是范宁示意她可以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