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武侠修真 > 白蛇问道 > 第192章 燕云十六州(1/4)
    辽太宗时期在燕云十六州地区积极推行和奖励农业发展的措施。

    “募民耕涞州荒地,免赋十年。”

    “诏燕京,密云县荒地许民耕种,免赋十年。”

    采取招抚农民进行开荒,免去十年租赋以资鼓励,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辽史·食货志》中记载:

    “又徙吉避寨居民三百户于檀、顺、蓟三州,择沃壤,给牛、种谷。”

    对于没有农业生产物资,无力进行农业生产的贫困农民,辽国还发给他们土地,种子、耕牛。

    在这个地区,辽国一直实行轻薄赋的政策,土地问题也没有中原楚朝尖锐。

    所以,燕云十六州的人民从最初的外逃转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

    该地区安定的社会环境,优厚的政策吸引了大楚边界的一些居民举家迁入辽国境内。

    在辽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了燕云十六州地区农业的生产发展。

    他们学习中原地区的农业技术,引进农作物品种,使辽国农作物品种更加丰富,既有粟、麦、稻等粮食作物,还有了瓜果蔬菜。

    辽国君民因地制宜的发展了适合北方的农业生产方式,既稳定了燕云地区的统治,也增加了辽国的经济实力。

    笼络燕云士人,稳固统治。

    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汉族精英人士,辽国也积极进行招抚。

    华夏历史上“士人”阶层特别重要,他们有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政权组织的核心成员。

    因此,燕云十六州地区的“士人”是否愿意支持辽国,对于辽国的统治至关重要。

    辽国君臣钟爱先进的汉文化,他们积极笼络汉族士人。

    对于来降的汉族士人,辽国极力欢迎,并且对于非自愿的俘虏也是礼遇有加,使其诚心归附,因人而异,量才而用。

    辽国还为更多的汉族士人提供科举考试的机会,给他们搭设施展才华的舞台。

    辽国存在的两百多年中,燕云十六州地区社会秩序稳定,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自古以来,家族通婚是体现政治地位的重要标志。

    在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