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
炮铜不像一般的青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白铜3大类。成份上组分:锌29,锡1,其余为铜。
杨凡的炮铜是锡黄铜。在黄铜中加锡1得到锡黄铜。
锡黄铜在海水和澹水中均耐蚀,多用于制作舰船铜制部件和铸造火炮。这种炮的成本和纯铜区别不大。
当时杨凡是把河西守御千户所当成自己的属下来搞的。因为按照管理,卫所制度是世袭罔替的。今后杨凡的子孙自动继承杨凡的军队和地盘。
以后朝廷要是用自己,就让这支部队上。从而掩盖自己在私兵上的真正实力。
杨凡当时认为是值得投资的。毕竟,战场上刀枪无眼。自己带着出征,没有个乌龟壳和尖牙利爪,他是不放心自己的安全的。
能否给朝廷打胜仗他不关心,但起码要把自己保护好。
由于青铜火炮超长的寿命。青铜火炮的服役寿命往往动辄逾百年,许多甚至超过了150年。母庸置疑,长寿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青铜炮的铸造成本高昂得令人发指。
杨凡甚至没有采用,南北战争中漂亮国使用的配方。用八成的铜,百分之一的锡,剩下的用铅,导致火炮发红。
直接用了最佳配方。铜料都是现代传送过来的智利进口铜,品质不知道比这个时代高出多少去了。
结果,皇帝很没品,直接就把他的河西守御千户所调给别人了。
至于杨凡投入的250吨铜,以及耗费的人工成本,就黑不讲白不讲了。
250吨铜可不是个小数目。
朝廷铸造的崇祯通宝,重量117克,世纪含铜五克。这可是价值五千万钱的铜料,合计50000贯。
此时六百五十钱,兑换一两官锭白银。加上工费和火耗。杨凡等于赔了十万两白银。
再算上装甲四轮马车和驮马,士卒的铠甲和武器,以及训练成本。修建水利工程,分地给军户的家属,招兵的安家费用等。杨凡又花了二十万两。
杨凡事后对自己说,我真傻。三十万两白银扔水里了。
所以,京营他是不会再自己掏钱装备的了。自己就是个临时工,有必要提老板着急吗。如果皇帝需要什么,让皇帝自己来采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