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菹的酱坊,有冶锻修缮农具的锻坊,甚至还发展出来了制作日化用品的香料坊,以及技艺越来越精湛的陶瓷工坊。 当然,真正的支柱产业还是油坊和织坊。有了榨油法和大纺车的加持,这两项产业发展迅猛,是庄园人口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就是跟贺拔胜、若干惠合作经营的造纸印刷和军粮制作等事业。 军粮制作由于宇文泰推波助澜的推广,在关西诸州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官方、民间的仿制者,以至于若干惠设想中订单雪片飘来的情形并没有出现,庄园中也只是进行着小规模的生产储存,并没有进行大笔变现。 对此李泰也并不着急,眼下产业正值风头火势的风口,是人是猪都要插上一手,与其盲目的追逐风口、增加内卷自耗,还不如按部就班的精化生产环节,积累技术优势。 倒是造纸印刷发展势头迅猛,若干惠的北华州还倒罢了,京兆尹崔訦凭着印刷的公文底册实现弯道超车、一举压过连年考绩魁首的岐州郑道邕,可谓是年前年后西魏官场一大热话。 所以从新年伊始,西魏州郡长官们摸清源头之后,便纷纷前来接洽商谈。 这种以印刷取代手抄的行政办公方式,老实说还是比较冲击时流认知的。 哪怕仅仅只是繁琐枯燥的公文,并非真正的知识载体的改变,也极大冲击撼动了文吏群体在统治阶级中的重要性。这一群体如果集结起来,制造舆论抵触反击,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李泰的出身优势在这时候就极大程度的体现出来,陇西李氏作为北方士族冠带名族,在文化学术上的话语权并非一时一世才形成。 别人搞这些事情,或许会被骂重术轻学、离经叛道,版雕木刻亵渎圣贤大义,但若以此辱骂陇西李氏,则就难免有点心虚。 李泰所涉及的本非义理学问,本身又有家族声誉的加成,再加上所用刻板的欧体书法又有着跨时代的艺术美感。起码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出现诟病他以工匠轻学士的杂声。 所以从新年开始,各地的相关订单也都快速激增,按照当下的生产规模,足以从年初生产到秋后,预期的利润更是数万匹绢计! 利润虽然可观,但也财帛动人心。特别同官府打交道,更是要谨慎又谨慎。 虽然眼下暂时还有贺拔胜和若干惠做后盾,但李泰也在未雨绸缪,除了同各处官府订立一份缜密的订单规则,也在考虑吸纳引入新的合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