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朝帝业 > 0640 僧辩北来(3/4)
关中有这么多的民财,但谁又舍得输送到关山阻隔的荆州去?这简直就是在挑战人的认知!

    不只是这些不相干的看客们对此议论纷纷、多不相信,就连大行台和几位台府要员在乍见这个数字的时候也都是一愣一愣的,大行台甚至有些酸溜溜的说道:“关西豪右竟然如此独宠李伯山,豪资助其兴治东南……”

    关中数岁大稔,粮价逐年走低,去年秋里新粮上市的时候一石粮都达到了一匹绢的低价。四百多万匹绢若折算成粮食,那就是足足四百多万石啊,是能够把整个关中公私储粮一次搬空的程度!

    所以也就无怪乎宇文泰如此吃味了,他身为霸府首脑的大行台,都鲜少有机会能够一次性的调度这么多的钱粮物资!

    可是当又想到这其中有六十多万是属于他的时候,宇文泰便也顾不上吃味了。因为这些都还是纸面上的约定,所以他当即便分别派遣使员走访关中各处,向那些有涉人家们确定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那就得尽快将供给台府的份额上缴。

    虽然什么也不做就能坐地分利的感觉着实不错,但是相对于这些抽成,还是那数额更加庞大的本金更加诱人。所以宇文泰一边遣员前往荆州深问招商细节,一边又着令府员们认真商讨李泰各种招商的手段在关中有没有推行的可能。

    不过这些内政事务都可从长计议,反而是如今东魏方面所传来的各种人事资讯更加牵动宇文泰的心绪。

    他本来听说高欢次子高洋是一个痴愚丑陋之徒,心里还在盘算着此子在面对父兄接连夭亡的局面必然难以驾驭,或许东魏内部很快就会发生较之前侯景叛乱更加严重的内乱。

    但是之后陆续传来的消息却表明传闻似乎不实,高欢这个次子面对如此纷繁恶劣局面并没有束手无策,反而是决断英明,在高欢一众故旧臣属的辅佐下成功稳定住了晋阳时局。

    宇文泰对此自是颇感失望,但是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又渐渐显露转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个高洋似乎还并不怎么满足于稳定住当下的局面,而是继续着手推动其兄在世时便已经筹备的夺取东魏社稷的计划,而且较之其兄要更加激进。

    无论任何时期政权的更替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以高欢之威名赫赫、高澄之聪明狡黠,面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