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李泰态度的坚决,绝不是说上几句好话就能扭转的。
一时间彼此心中也都暗自埋怨尉迟迥,让你伐蜀你就好好伐蜀,你惹李伯山干什么?事情如果能做的漂漂亮亮也就罢了,但今情势如此那不是找削吗?
人的内心之中,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慕强的心理,谁越强那就越有道理。
但是抛开强弱对比来说,李泰这种一定要搞掉尉迟迥的态度也是很有问题的。正如唐瑾所言,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功过如何不宜过早定论。而且如今伐蜀大军出征在外,贸然更换主将无疑会让这些伐蜀将士们也都心生惊疑。
从这个角度而言,李泰也是以势压人、做的有些过分了,简直就是将伐蜀战事当作儿戏,为了争权夺势的搞内斗,连那上万名伐蜀将士的安危都不顾了。
但是如今整个西魏国中,能够立即对蜀中进行有效增援的也只有李泰,哪怕是中外府如今也难以灵活调动援军南下增援。那么,任何阻挠李泰出兵增援的原因,也就必然都是有错的,包括尉迟迥之前招惹李泰的行为。
眼见李泰态度坚决,长孙俭和唐瑾也知再继续纠缠这个话题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眼下还是尽量打探更多李泰的内心想法,等到归后再如实向宇文太师进行奏报。
所以在思忖一番后,长孙俭便又开口问道:“荆镇边务压力的确是不可不察,但蜀中情势也亟待解救。但以太原公临事之果敢坚毅,想必能够兼得两全。太原公前言慷慨捐躯,让人振奋感动,冒昧请问,今者荆镇可使多少徒卒增援蜀中?”
既然李泰已经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长孙俭也得打听一下他准备付出多少,如此才好判断值不值得达成一个约定。
李泰对此也早有盘算,听到长孙俭提出这一个问题,便又继续说道:“方今成都驻军万余,不可谓之孤弱之众,只因四野俱敌而暂成孤困之势。但其实巴西本有偏师一旅,却因督将昏令而成困旅,停滞不前、难为大用。只要能够摒弃前嫌、灵活调度,不复孤困,军势即活。”
听到这里,长孙俭微微皱眉,对此显然是有些不满。
但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李泰便又继续说道:“之前经略汉沔,亦曾与巴蜀群众多有联络,早在伐蜀之前便勤劝归义,但蜀人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