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而来的那些诱饵。尽管也有一部分在战乱中遗失,但大多数还是保留了下来。
除了物资的缴获之外,人员俘虏同样非常可观。就阵生俘和投降的突厥军众有将近三万人,而其他的敕勒、稽胡族属也有两万出头。
前者除了突厥外,还包括有生活在漠北的铁勒等客部、或者说奴部,属于被突厥强征和兼并的胡部,只不过由于西魏众将们对于漠北这些胡族也都比较陌生,便将之笼统的划分为突厥人了。
至于后者,其实并不是从漠北追从突厥南来的部族,而是本身就生活在漠南敕勒川的当地胡部,之前被木杆可汗分使人马强行聚拢在此。
原本是打算作为其漠南汗庭的奴部驱使,结果突厥此役大败亏输,就连木杆可汗都败走逃窜,而这些当地的胡部自然也都纷纷的拨乱反正,重新回到西魏的怀抱。毕竟这些胡部豪酋们本身还各自拥有着西魏所授予的羁縻官爵,这会儿也都急不可耐的亮明身份,表示大家都是自己人。
不过究竟是不是自己人,不是看这些人怎么说,而是存乎李泰一心。趁着此番大胜之势,他当然也要重新塑造一下河套地区的秩序和规则,以加强对于此地的管控力度。
随着此边战事收获盘点清楚,阴山北面也传来了好消息,贺若敦等追击人马与之前翻山北去的李贤所部人马前后夹击,成功在阴山山岭间截获了逃窜到了那里的木杆可汗与其所部五千多名卫军,且正自将木杆可汗一众人马押引返回。
李泰闻讯之后自是大喜,他此番出击突厥,起码有一半的意图都是锁定在这个木杆可汗身上,只有抓住木杆可汗才算是一竟全功。于是他当即便着令史静率领一千精骑,前往高阙戍接应。
如今的突厥汗国人事制度虽然不像之后那么完整,但也已经是自成体系、有了一个雏形。自阿史那土门成为可汗以来,便确定了其家族作为突厥王族的崇高地位。后继的乙息记可汗在位时间太短,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的突厥,除了木杆可汗这个首领之外,阿史那土门的其他两个儿子也都有可汗称号,分别是控地头可汗与步离可汗。虽然都有可汗的尊衔,但彼此间还是有着差别,大约就类似于西魏的柱国之称,又或者说可汗也有着大小之分。
可汗之下便是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