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杨愔会背叛他,但在这样一个局势背景之下,想要让其他人也对杨愔信任不疑注定是很难的。
高洋离都之后不久,杨愔便被常山王等轻松架空,当中就有着这样的原因。哪怕是高洋,对此也有些无可奈何,因为他如果真要对杨愔毫无保留的力挺,话题无疑就会激化到鲜卑还是汉人的取舍矛盾,届时便又会有许多的纠纷翻扬上来。
至于自家兄弟们,那就更加的一言难尽了。高洋对于亲情本来就是比较淡薄之人,青少年时期更是饱受家人冷眼嫌弃,篡国自立后虽然也任用亲族,但主要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真正基于亲情的因素则微乎其微。
事实也证明他这些兄弟们就是一窝养不熟的白眼狼,如今强敌压境、国势受挫,他在晋阳分身乏术,高演等至亲兄弟们已经忍不住要在邺都搅风搅雨了,而且就连高德政这样的心腹都搅入其中。而邺都的人事纠纷,给高洋带来的触动之大甚至超过了战场上的失利!
从昨天收到邺都信报之后,他便一直愁困不已,一直到经过一番发泄之后,才重新抖擞精神,再次整理出来了一条思路。
眼下最为严峻的自然是内部问题,首先就是不能再让高演等人于邺都串结情势。但是眼下邺都方面,杨愔有些势孤,崔暹等人未必可信,而在外敌还没有解决之前,他也并不适合移驾返回邺都。并且为了保持内部的稳定,还不能直接针对高演等至亲打击。
在这样的情势下,只能先将他的儿子高殷捧出来,以太子的名义行监国之权,打破常山王把持邺都军政的局面。同时再选派高睿等未与高演等人同流的宗亲,以壮太子声势人脉,将一批朝士直接安排在太子的身边,也是为太子日后继位掌权进行一个人事铺垫。
高睿听到这话后,忙不迭又顿首作拜道:“臣何幸之有,竟得至尊授以如此重用!唯以至诚,辅佐太子监国处事,以待圣驾破敌凯旋!”
听到高睿作此表态,高洋也满意的点点头,他对人对事自有一番评价,在他看来,这个堂弟高睿起码在节操上是要比他的几个兄弟略高一些的。
不过高睿虽然秉性尚可,只可惜年龄还是小了一些,在一众宗室当中也没有绝对的资历威望慑服群众。因此除了高睿之外,高洋又安排随驾来到晋阳的领军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