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的代表。
而且,奇皇太后还给孛罗帖木儿加了一个辅政至忠功臣的名头。
一时之间,原本有分崩离析可能的蒙元朝廷,在奇皇太后的手腕调和下,竟然迅速做出了团结一致抵抗红巾贼的态势。
蒙元满朝文武对于奇皇太后这个高丽女人,立刻是刮目相看,再也没有人敢怀疑奇皇太后的执政手段了。
大元皇帝爱猷则是在大都迎来先帝妥欢帖木儿的遗体,并且顺利下葬。
至于倒霉的人,当然也是有的,那些原本讨好元惠宗,进献各种西域美女的番僧们,被奇皇太后下令统统抓捕治罪,大都城的东市口瞬间挂满了大小秃驴的脑袋首级。
大都的蒙元朝廷竟然有了振奋的模样。
远在滁州的朱瀚却是丝毫不在意这些,他已经是做好了亲自下江南的准备。
滁州城外,新修筑的码头上。
一艘艘的商船做好准备,满载着白糖、玻璃器皿等商品准备好了出发。
朱瀚临上船之前,再次向胡惟庸叮嘱道。
“军事方面的问题,不论大小,全都要想定远大帅那里汇报,每日最少一报。”
“民政方面,只要不是太紧急的事情,你就自行处理,做好备份记录,等我回来查看。”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朱瀚对于胡惟庸的才能已经是非常肯定了。
虽然,历史上的胡惟庸最后是犯了又蠢又坏的大错丢了性命,但是要论起能力来,胡惟庸这个人还是真的出类拔萃。
反正在朱瀚看来,自己和老哥手下的一众谋士文官中,也就只有李善长、施耐庵两个能够超过胡惟庸。
胡惟庸却是有年轻的优势啊,属于义军中必须要重点培养的一批人。
“下官遵命,还请大人放心,胡惟庸一定谨遵命令。”胡惟庸说道。
在胡惟庸的心中,他对于朱瀚也是非常感激的,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副帅朱瀚虽然在私下里似乎不太愿意跟自己深交,但是对于自己在办事上的能力却是一点都不怀疑,幕府中那么多的德高望重的儒生士人,不论是名气还是道德文章,哪一个不是超过他胡惟庸,却没有一个人赶得上自己的升迁速度。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