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在吗?”
涉世不深的他以为来了生意,上楼急唤老掌柜…!
瞎眼赵听有人送货,挑眉自喜,暗叹自己名声在外。
脚步轻盈缓步而下。
正襟危坐,背靠太师椅,一副高人做派,斜眼而视:
“什么货啊?”
瞎眼赵的声音富有磁性,沙哑中透着厚重。
两人见后,对视一眼,殷勤上前:“我们哥俩在外地务工,在工地偶然发现这只瓷瓶,就想着把它卖了,在外面太苦了,打算回老家。”
瞎眼赵察言观色,老僧入定,并未发现端倪。
“不瞒老掌柜您说,这城里人太他妈鸡贼了,克扣工资不说,还不按时给发放工资,我哥俩也是没办法了……!”
瞎眼赵听后,佯装镇定:“别在我这讲故事?我吃的盐比你们走的路还多?”
“想卖货就看东西?东西会说话。”
其实此话不假,老货会自己说话,因为经过百年的沧桑,器物表面氧化进而形成包浆,也会因常年把玩,不经意间产生了磨痕,这就谓之老货自语。
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不请自来。
两人听后未见一丝慌乱:“老掌柜!我哥俩虽然不太懂行,但是也不傻?东西来路很正,所以不怕看!”
语气却顿了顿:
“东西价格高?就怕您老买不起…?”
此话已证明二人并非外行,言语老练,声东击西,摆明了是要请君入瓮…。
瞎眼赵一听锁眉骂道:“姥姥…!”
“也不打听打听,我老赵是谁?这铺子都是我买的,只要东西好?爷自然舍得出钱?”此时瞎眼赵犯了大忌,目空一切。
“呵呵!我们看老掌柜也是个不差钱的主,看您老这气质,就非凡人…!”
瞎眼赵一听自豪不已,哼了一声,端起了茶杯,蔑视不语……。
两人轻轻的把包裹放在茶桌之上,缓慢的打开包袱,一件定窑刻花的玉壶春瓶进而呈现,瓶身优美,线条流畅,纹饰刻划自然,典型的北宋官定。
瞎眼赵也是眼前一亮,但是规矩得懂,询问道:“这破瓶子要多少钱?”
“都吃这行饭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