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34;诗史&34;。
只是这碗怎么就跟大诗人杜甫扯上关系了呢?
霎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到国字脸食客身上,使其压力大增,有点紧张说道:“昨晚,辅导孩子语文时,刚好有提到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呃君家…”
本来就有点紧张的食客,脸色一下变得通红,没想到紧张之下,忘词了,后两句诗怎么也想不起来。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楚健出声解围道。
国字脸食客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十分感激向楚健道谢。
“其实,这里面有段实实在在的历史典故。”
楚健接着说道:“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亲戚朋友、同僚身居高位者众,本人在朝廷曾任左拾遗,还为皇妃作过碑文,名声显赫,在蓉(即成都)期间,与各级地方高官也颇有交往。”
“然而,想要求得一件精美的大邑烧瓷,也得到相当于现世主管经济副县长的韦少府处去乞。这首《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就是杜甫颇有些自嘲意味地记录下这个小故事的。”
“老三,这碗值多少钱?”叶文轩碰了下楚健。
这斗笠碗已断定为老物件,好像还跟诗圣杜甫有关系,大家都非常好奇价值几许。而当中,又数店老板最为紧张与期待。
店老板年纪还不到五十,就两鬓就有些花白,穿着比较朴素,甚至在不起眼的地方,隐约能见几个小补丁。从中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并不是很好。又或者,店老板本身比较节俭。
“虽然这碗只是民窑出产,但其胎壁薄而轻巧,釉质细洁,釉面滋润,而且保存完整,能值个三五万吧。”楚健给出心中的价格。
“哇!这就值三五万。”人群中不少人发羡慕的声音。
店老板不知何时握成拳头的双手,暗自挥动一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许,可以考虑如何用这笔巨款怎样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就在楚健犹豫要不要拿下这碗时,一位着西装,却不打领带,反而露出小指粗的大金链,不伦不类,腆着大肚子的食客,挥手喊道:“五万,这碗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