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当初修建这座祠堂的人,应该不是无名之辈。”
经过回廊,来到亭堂。亭堂是祠堂的正厅,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处,因此空间最大,用材也最考究,一般用较大而坚实的柱头和横梁构建。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那一排排的祖先牌位。
前面,是一张摆祭品、上香的祭台,上面还有糖果饼干什么的,香火还在燃烧,一股檀香味弥漫。
靠墙的两边,对称摆着几张椅子。
墙上,竟然还有几幅字画,瞬间将莫飞和张福军两人的注意力全吸引过去。
“这书法写得精妙。可惜,不是名家之作。”莫飞有点遗憾地说道。
在古代,只要是读书人,书法就不会太差。如果字写得不好,你文章写得再好,也不能有很高分。
因此,古代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书法高手。
“你们来看这幅百寿图。”张福军跟楚健和莫飞说道。
百寿图,中国民间传统寓意字样。用一百个不同形体的&34;寿&34;字所组成的图像,有圆形、方形或长方形数种;也有在一个大&34;寿&34;字中再写上一些小&34;寿&34;字的。
&34;百寿图&34;从宋代以来就已作为稀世之宝、广为传颂。特别是南宋时期,专事拓印、装裱&34;百寿图&34;作坊久盛不衰。朝廷显贵、书香世家,百姓士庶都为拥有一幅&34;百寿图&34;而自豪。
而眼前的这一幅,高175厘米、宽148厘米。整个字体笔画十分紧凑,笔力遒劲。
100个小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其中楷、隶、篆、行、草、甲骨文等无所不有。
“明代的!”楚健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