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满,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招致雍正的警觉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
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不会被人弹劾?
估计弹劾的奏折多的是,这只是九牛一毛吧!
就在马汉飞打算看下一本的时候,手机响了。
他老师打来电话,告知那件玉圭非常宝贵,记录了非常重要的信息。现在,首都那边的历史学家对此很感兴趣,希望能看到实物,研究一番。
“那就让他们来港吧!”楚健说道。
要他送去首都,供他们研究,楚健可没那种空闲功夫。所以,想要看到实物,那就来港,而且不能拿走。
听到楚健的话,戚老给首都那边回话。
别说楚健信不过首都那帮人,连戚老都感觉有些人很不靠谱。
好多东西是有借不还的。
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国家博物馆了。
博物馆圈子有句话:防火防盗防国博!
这些年,国博几乎从每个省都借走了文物,但基本上都是有借无还的那种。也正是这样,经常被人调侃,说国博就建了个馆,里面的藏品全靠借。
其中,借走最多的,就是河南博物馆的宝物。
比如国博拿走了河南博物馆的杜岭方鼎一号,杜岭方鼎一共有两件,国博拿走了大的那一件,小的留给了河南博物馆。
再比如,国博拿走了云南博物馆的滇王金印,云南省及昆明市博物馆展出的均为复制品。
就很离谱。
当然,也有些宝物国博看上了,但没拿走成功。
像魔都博物馆的商鞅方升,差点拿走,之前上博的中国早期文明展中首次展出时,国博想要来着,没成功。
其实,国博还是有很多自己的东西的,并非网上说的那样。
很多东西去了首都,往往是出不来的。
也正是这样,大家都不喜欢将自己的宝物往首都送,生怕遭人惦记。
“这么快就被惦记了?”沈世杰调侃道。
其实,当看到玉圭里面的文字,沈世杰就有预感,肯定会有人惦记上的。记录了大量文字的文物,通常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不被看上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