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还在于巨然的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蒙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
“你们可以看这里,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楚健则说道。
然后,他又指出几处特征,证明这幅画是巨然的临摹作。
“有没可能是那位刘道士的作品?”沈世杰问道。
据他所知,在北宋到五代,受到董源影响的除了巨然,还有一位刘道士。
由于他与巨然处于同一时期,并且画风同出于董源,因而两人的画作往往难以辨别。
“刘道士?”陈将军微微蹙眉,感觉也不是不可能。
楚健摇头:“不一样的,刘道士的山水画中人物往往在左侧,而巨然的在右侧……”
经过楚健这一番指点,陈将军基本确定,自己这幅《庐山图》确实是巨然的临摹作了。
虽然有点可惜,但正如楚健和沈世杰所说,巨然的作品也不错。
山水画里,一直有个称呼叫“董巨”。
能这么叫,说明巨然的山水画跟董源的相差无几。
“应该值千万人民币。”沈世杰估价。
巨然的作品,也有些在拍卖市场露过面,但好像没拍出什么天价,基本上都是几百万上下。
可真正了解收藏行情的人就知道,巨然的精品之作,绝不会低于千万人民币。
毕竟他和他老师董源的山水画几乎是奠定南派山水画基调,开山鼻祖一样的存在,怎么可能太廉价?
实际上,一开始“董巨”的画也没那么夸张。
尽管董巨画派几乎与荆浩、关仝的北方山水画派同时开宗立派,并且在五代时期一度处于南北对峙的状态,然而到了北宋却逐渐消沉下来。
虽然也不乏有米芾这样能够欣赏江南平淡烟雨的文人雅士,但比起同时期能者辈出的荆关画派,仍有人微言轻之感。
直到元代着名文人画家赵孟頫被元廷邀入朝中主宰了文人画坛后,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