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知道,洮砚老坑石在四大名砚中储量最少、最难采集,特级老坑石早在宋末就已断采,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都相当于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到了近代,老坑洮砚作品更是屡次作为国礼赠与国外元首。
目前市场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乱真,使得很多喜欢洮砚的人误解,收藏数百方作品而无一方老坑洮砚的人也是有的。
“谢陈叔!这大概是高凤翰的藏品。”沈世杰高兴道。
周若琳第一次听高凤翰这个人名。
“高凤翰是谁?很出名吗?”
楚健笑道:“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但在砚台收藏界很出名,清朝人。”
高凤翰,富收藏,精鉴别,嗜奇好古,尤有砚癖,蓄砚多达一千余方,成了历史上少有的砚台收藏家之一。
据传,他常常抱砚而眠,以至冰废右臂,后刻“丁巳残人”纪之。其爱砚之情,可见一斑。
高凤翰从千砚中择其精者165方,亲自雕凿,并加以铭跋,编辑成《砚史》四卷,彩色拓印。册中书迹四体皆备,文句意境隽永,实乃集金石、书画、诗文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楚健告诉周若琳,历史上有关《砚史》的着作,最早是宋代大文豪米芾所着的《砚史》,其内容为记述26种石材以及砚台形制;元代陆友着的《砚史》早已失传。
高凤翰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仕途不幸,因而仰慕司马迁,发愤着书,仿《史记》依类入列,故作《砚史》,以寄托思绪。
这人从康熙五十九年38岁开始铭冷云砚,到乾隆四年57岁最后铭寿门砚,历时19年。南阜的集砚、铭砚的高峰时期是雍正十三年,这一年他竟铭刻了60方砚。右臂致残后,他继续以左手题铭刻制。
讲真,有这种毅力,做什么不成功?
陈将军笑了笑,他不会跟楚健等人说,高凤翰的砚台,他还有5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