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人里可以排在前三。第一名则是诸葛亮,第二名是诸葛瑾。
说出去刘备麾下这些老少爷们都觉得丢人。
被诸葛亮这么一个小鸡崽子拿了第一。
刘平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他跟诸葛亮接触了这么长时间算是看出来了,这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童,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八个字简直就是他的座右铭。
不过,诸葛亮是神童,这特娘的不是很合理吗?
“那就印刷成册子吧,多印一些。”刘平回道。
糜竺点点头。
如今长安已经有雕版印刷了。按照道理来说,这种重要的发明创造,一定是要大书特书的。
但是刘平并没有公开。一如改良之后的造纸术一样,一直都握在长安官府手里。倒不是什么敝帚自珍,也不是为了垄断技术。
实在是这两个技术,暂时刘平没有那个胆量普及。又或者说普及之后的后果,刘平觉得太严重了。什么时候能够压服天下,什么时候刘平才打算普及。
“喏。”糜竺拱手。
刘平想了想又道:“对了,活字印刷那边研究的怎么样了?”
“倒是弄出了一套版出来,不过造价太高了,用的是铁制的活字。”糜竺回道:“其他材料的还在实验。”
“这事儿不急,慢慢研究就成。”刘平摆摆手:“算了,这事儿某自己跟高诱他们说就行。”
“嗯。”
两人说话间,走到了长安大学门口。
外面正有人等着,却是一中年文士,穿着官袍。
刘平是认识此人的。
这人,得从长安落入刘备手中开始说起了。
长安太守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是京兆尹。京兆尹主要管辖长安县,霸陵县,杜陵县,郑县,新丰县,蓝田县,长陵县,商县,上雒县,阳陵县这十个县。而刘备军等人所谓的长安,其实特指的是长安县。
不过呢,京兆尹是朝廷的官职,刘备一个地方官肯定不可能麾下有京兆尹这么一个官职的。
于是乎,刘平就成了长安太守。
但是京兆尹还是有的。毕竟洛阳小朝廷名义上还是管着三幅地区的(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合起来就是三辅地区。)
而此时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