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的班房还算安静。众人正在细细讨论着刘平拿出来的官制改革方案。
事实上,刘平班房里的这些年轻人,就是整个刘备势力所有派系的缩影。他将这份方案拿给他们讨论,其实也就是变相的告诉这些人,现在我们要划分一次蛋糕了,你们给出出主意。
上首,刘平观察着每一个人。
下面,所有人都在皱眉思索,有关系亲近的则凑在一起小声讨论着。这里面最值得让人注意的,就是荀彧了。
他一个人坐在一旁,他对官制改革这件事其实不是很看重。跟其他人不一样的是,荀彧透过这个改革,发现刘平在潜移默化之间,干了一件大事。
“有这手腕吾等难矣。”荀彧微微叹了一口气。
他叹了一口气,上首视野开阔的刘平立刻就发现了。随后刘平嘴角带笑,知道荀彧应该是发现了什么。他自然是无所谓的,反正就是故意为之。他笑,是因为荀彧不愧是荀彧,汉末顶尖巨佬,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发现了自己在官制改革里埋的雷。
当然,这雷是埋给他们所有人的,但不是埋给刘备的。
荀彧用余光看了一眼刘平,发现对方在看自己之后,他便扭头对着刘平笑了笑。
转过身来,就看到有人朝自己走了过来。
是刘平这个小团队里,属于关东世家的几个人。
“文若,你有什么章程吗?”
开口说话的是弘农杨氏的人,杨永这一支的本家侄子,名叫杨凤。刘平还在南郑的时候,从杨永手里硬生生要过来的。
荀彧看着杨凤,看到他脸上有些跃跃欲试的表情,心里微微苦笑一下,不过面上还是打起精神道:“军部可以不用考虑了,大王肯定有所安排。剩下各部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能是我那兄长合适了。”
荀彧口中的兄长说的是荀封。
虽然年龄差距大,但是两人是同辈。
“那就吏部。”杨凤接话道:“你觉得有可能吗?”
荀彧果断摇头,道:“吏部就别想了。”
“那户部呢?”杨凤又问。
“我属意是后勤部。”荀彧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答案。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