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主要负责具体的军事策略执行,听起来跟参军很像,但是军师还有一个职责,就是要随军出征。像荀彧、诸葛瑾、司马朗等这些人,都带着军师的官职。而且这个职位其实很高,秩比两千石。再往前一步,就是帝国高官序列了。
征事,主要在征,也就是征兵的意思。当然也不光光是征兵,还包含一部分军务的处理以及目前比较重要的军屯事务。
少史,可以理解为丞相府的档案管理员。跟他差不多的定位的还有主簿,主簿可以理解为丞相班房的记录员。这两个官职一个负责记录整理相应的材料、卷宗,一个负责登记、保存,分类。
掾属则是丞相班房里最多的,也就是具体配合刘平处理政务的人。可以这么说,只要进了丞相班房,那就是掾属了。
门下督,丞相班房的保安队长。
从品级上来说,这些官职其实都一样。但是在具体实行的时候,肯定不可能都一样的。长史的地位肯要比门下督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目前刘平的班房内,地位最高的是长史、参军和军师三个职位。剩下的,除了门下督,地位都差不多。
今年科举考进来的三十个考生,进来之后,基本上都是从掾属开始干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会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特点,做出调整。
比方说李律和贾穆两个人,就很适合做军师、参军这些职务。张既、董川这样的显然是长史的好人选。
刘平看着三十个人资料,最后将目光停在了徐干的资料上。
说实话,简雍看好的四个人里面,这徐干的名头其实是最大的。根据酌君酒楼那边的情报来看,这徐干在当地可是非常有名的读书人,甚至曹操多次征辟,只不过这徐干一直没有愿意罢了。
这一次也不知道为什么徐干会过来参加科举,酌君酒楼那边还在调查。
事实上,这一次原定的榜首,就是徐干,是刘平看了他的卷子之后,给他将名次给往后排了。
徐干是北海郡剧县人,也就是后世山东寿光人。根据简雍的那边的情报,这哥们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诵文数十万言”。这比起各位读者老爷动辄几千万字阅读量起步相比,肯定是差了不少。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