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新的建筑物刚刚落成。
这是一个三进的院子,占地面积极大,而且正厅的位置还修建了一个三层的阁楼。隔着院墙都能看到那高高的阁楼,看起来很是精美。
门口,刘备和刘平两个人正满脸笑容的看着匠人们,将门匾跟挂上去。
翰林院。
虽然名字叫翰林院,但是功能却有些不一样。如今的翰林院,主要内容其实是修书。修什么书呢?当然是各种典籍的搜集整理了。
说白了就是清本正源。
当然现在的工作量肯定没有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这么大。一来,灵帝干了一件好事儿,之前已经做了一部分工作了。
也就是说熹平石经。
之所以说是一份工作,是因为熹平石经的只是针对七经的。这里的七经指的是,汉武帝在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定下了七本儒家经典,作为法定的教科书。并且,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据。
也就是说,有汉一朝,七经才是一切政策、律法的基本理论来源。
由于当时博士传经各依家法师法,章句互有异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辗转传抄,文字多谬 。皇家藏书楼里的标准本 “兰台漆书” 也因腐败遭偷改,为了维护统治地位,汉灵帝下令校正儒家经典着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抄刻成石书。
这边是熹平石经了,就放在洛阳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
一共四十六块石碑。在蔡邕等人的正清源之下,将七经,雕刻在了这些石碑上。
而这七经,具体指的是《鲁诗》《尚书》《周易》《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这七本儒家经典。
翰林院之后的工作除了将熹平石经都抄回来之外,还要继续搜集天下各个学派、各个流派的经典着作,然后全都编纂、修着成书。
这种好事儿,刘备自然不会拒绝,不光没有拒绝,还大力支持。
直接给了翰林院一个从二品的编制。
也就是说,翰林院的院正是正二品的官衔,虽然没什么实权,但是属实清贵。
挂牌之后,刘备便离开了翰林院,刘平则带着翰林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