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一幅置身严肃场合,当众作文学报告的景象!
当苏云按照切题、立意等角度,做出了回答后,葛文昌又立马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问题。
苏云思考一番后,继续回答,紧随其后的又是葛文昌的第三个问题。
就这样,整个交流,以问答的方式,在快速进行。
葛文昌脑海中仿佛有无穷无尽的提问,连苏建茂也时不时插上一嘴,提出他的问题。
苏云就在两位老人凝重的目光中,不断地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
起初,面对这种严谨的交流,苏云还有些不太习惯。
而这样的交谈,在两位老人身上,却是自然而然。
渐渐地,苏云也习惯了,忘却了形式本身,沉浸于各种深度思考之处。
葛文昌毕竟是文学泰斗,他提的问题,都大有内涵。
很多问题,苏云都需要仔细思考,才能给出自己的答案。
好在苏云具备上下五千年古现代诗文能力,同时又有惊人的思考能力,只要给他思考的时间,随便引用一些相同道理的诗文,就能作为自己的答案。
否则,面对两位文学大家的提问,苏云还真应付不过来。
而苏云采用的这种方式,既巧妙地作出了回答,又给出了留白。
在葛文昌、苏建茂的视角里,他们开始能够理解苏云短短一场考试时间却能写出《滕王阁序》的原因了。
苏云这孩子,思考太深刻了!
不仅如此,苏云的文学知识储备,也大大震撼了两人!
各种诗词、文章,苏云信手拈来,出口成诵,这种能力,两位老人也是自愧不如!
就这样,一场由《滕王阁序》引发的,关于文学的交流,在三人之间深入展开。
思考、知识、智慧,极具脑力的碰撞,让三人都觉得酣畅淋漓!
中途,三人匆匆吃了个饭,又继续交流起来。
时间在飞快流逝,仿佛是片刻之间,时间就来到了十点半,屋外天色变得深沉!
屋内。
浓浓的喜悦在葛文昌、苏建茂的脸上绽放,苏云此刻也很高兴,这场交流,对他而言同样是大有收获。
而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