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基的领域,他侃侃而谈起来:“当年太祖开国立业,征滁州,打太平、克集庆、下镇江!可谓第一谋略!太祖以其为参议,凡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出其手。又精通易理象纬,就是一个奇人!”
听他讲完我才想起来,这人我在电视剧里听过一嘴。
再看其它竹简,有个别居然是蒙古文字,上面的人名让我们翻译是不可能的,我们两个没人懂得蒙古语。谁想到那些蒙文的下面都用汉字注名了。
“耶律楚材,伯颜,脱脱,刘基,湛若水,邵元节。”
这几人我大多听过了,那三个蒙古人名,全都是元代非常厉害的传奇人物,都是当朝宰相或是御史大夫,政治家出身。而后三人我最熟的当然是这个“刘基”了。
刘伯温又名刘基。
至于那个邵元节,我对他倒是了解不多,但我知道他有个很厉害的高徒。
——陶仲文!
又是这个人,与他有关的人又在这里出现了!
我一个一个地看,却是始终没找到写着陶仲文牌子的竹简。
看来,这还真是从元朝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大人物来这里巡视,并留下竹简。这些年代差异都体现在上头了,这是肉眼就能看出来的。
从元代开国到邵元节,正好是从成吉思汗到嘉靖皇帝的年代。
这是一场跨越了两个朝代的祭祀大典!
到了嘉靖年间便结束了?还是迫不得已地停止了?
我顾不上那油脂到底是什么成分了,急忙打开邵元节的竹简,可里头的字早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不清。其材质也开始变脆。
看来只能将这些东西带出去了,这涉及到所有的“秘密”。
而且我认定,这与我一直在寻找的真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