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从连忙见礼,『见过粟郎君……』
粟成摆摆手,『审公子来了么?』
『来了,正在厅中……』仆从一边用掸子帮粟成弹去身上沾染的雪花,一边回答道。
粟成点了点头,然后等仆从忙完了,便昂头向前,转过了回廊,便觉得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之间厅堂之中点了三四个火盆,又有火炉温着酒水,将寒冬驱赶得远远的,厅中之人更是只穿着薄衣,显得舒适惬意。
『见过审公子……』粟成上来先跟审荣见礼,然后才转头和自家兄弟拱拱手。
『如何?』审荣问道,『确是琅琊王氏?』
粟成微微点头。
当然,审荣和粟攀粟成等人在名单还没有张贴出来之前,就都早一步知道了其中名次,但是为了稳妥起见,粟成还是走了一趟,亲眼去确定了一下。
『哼……果不其然……』审荣冷哼了一声,『此乃敲打之意也……邺城子弟,有何逊于琅琊哉?』
粟攀摇了摇头说道:『早几日,听闻琅琊王氏至邺,某便知其中多有玄虚,果然如此……』
曹操刚开始推行『考正』,也不可能像是后世一样立刻能够分区分地段,自然是所有赶得上的都有资格参加考正,然后择优录取,并没有说在邺城考就只能邺城,或是冀州本土人士参加。
毕竟原本曹操推行这个考正制度的本意,也是最大程度的收拢人才。在之前纷乱内战情况下,也有很多士族背井离乡,如果限制地域考试的话,那么也就等于是和原来的察举制一样,导致这些人很难,甚至是无缘进入仕途了。
这是一个曹操很想要去除的,并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毕竟乡党的品鉴,向来外地人是难以入围的,然后又会出现各地乡党各自抱团,于是乎地域链条,亦或是所谓乡党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王祥就是第一步。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曹操想要往前走,确有不少的人只想着坐在地上不动,亦或是反过来拖着曹操的步伐,迫使曹操顺着他们的意思,他们想去的方向上去走。
张榜公布之后,原本意料之中的反弹似乎并没有起来,以至于早就准备好的文章公示都没有派上用场。这也是曹操和丁冲从骠骑将军斐潜那边学来的,反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