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不是不可以,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亦或是借着试探的名义来胁迫,有意让事态朝着自己获利的方向去走,那么就不能称之为『试』了。
就像是后世的许多游戏商,因为为了规避自身的责任,所以公然绕过国家的律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展开什么公测,从第一个版本『公测』到了第十几个版本,然后依旧还是在『公测』。并非是因为所谓的什么内容没完善,什么架构不完整,而是『公测』的税收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和『正式』不一样,因此资本家会选择哪一种方式,不就是显而易见了么?同时持续公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代表着随时可以出台禁令将其一刀砍死而不用那个什么……
人总是会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行事,这也很正常,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目光放长远一些,目前的有利,就一定会代表着长远趋好么?
孙权在继任权柄的时候为什么要搞孙朗?仅仅是因为孙朗说了一些牢骚话?孙朗比孙权年长,也更有战斗经验,当时江东大臣们也有人提议让孙策选择孙翊或是孙朗来继承……
而孙翊是直系,孙朗是庶出,为了位置稳固,孙权便是在接任的同时,直接囚禁了孙朗,其目的并非真的是因为孙朗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而是为了将孙朗和孙翊可能存在的联盟关系直接打断!
当时孙氏上下动荡,所以不管是吴氏还是周瑜,都默许了孙权的行为,毕竟要以大局为重,但是现在看来,当时的默许反而助长了孙权的恶劣行径,以至于到了现在,孙权还在用这一套!
囚了孙朗,现在又捕了孙辅!
孙辅的罪行真的就有多么严重么?如果真的是非常严重,为什么不直接处死?如果不严重,又为何迟迟不肯赦免?难道孙辅就不是孙家血脉?非要搞个无期徒刑,不肯给个痛快才能让孙权满意?有这么深仇大恨么?
周瑜又不是傻子,所以大体上推敲一下,结论也就出来了,『主公欲以荆州之胜,以图抑制统御,殊不知如今江东重兵于外,内自空虚,稍有不慎便是滔天之祸!取荆南之易,乃是一来刘景升主力皆在荆北,二来是趁其不备,三者有水军之便……如今再伐荆北,三利皆无,反增三弊!如何能速胜?拖延日久,将士思乡,粮草困顿……主公志在天下,可真